李白七绝《苏台览古》读记
(小河西)
此诗作于开元十四年(726),时李白“东涉溟海”至吴越。苏台:姑苏台。春秋时吴王阖闾所建,故址在今苏州西南姑苏山上。【《元和郡县图志》卷25苏州:“周时为吴国。太伯初置城,在今吴县西北五十里,至阖闾迁都于此。后为越所并。……秦置会稽郡二十六县于吴。……汉亦为会稽郡。后汉顺帝永建四年,阳羡令周喜、山阴令殷重上书,求分为二郡,遂割浙江以东为会稽,浙江以西为吴郡。……历晋至陈不改,常为吴郡。与吴兴、丹阳号为“三吴”。隋开皇九年平陈,改为苏州,因姑苏山为名。山在州西四十里,其上阖闾起台。外郭城,云是伍胥所筑,周回四十七里。”《史记-吴太伯世家》:“越因伐吴,败之姑苏,伤吴王阖庐指,军却七里。吴王病伤而死。”裴骃集解引《越绝书》曰:“阖庐起姑苏台,三年聚材,五年乃成,高见三百里。司马贞《史记索隐》:“姑苏,台名,在吴县西三十里。”】
苏台览古(李白)
旧苑荒台杨柳新,菱歌清唱不胜春。只今惟有西江月,曾照吴王宫里人。
【注释】不胜:不尽。《采桑》(唐-刘希夷):“杨柳送行人,青青西入秦。谁家采桑女,楼上不胜春。”《和赵员外桂阳桥遇佳人》(唐-宋之问):“江雨朝飞浥细尘,阳桥花柳不胜春。”
西江:指长江。《杭州送裴大泽赴庐州长史》(李白):“西江天柱远,东越海门深。”《历历》(杜甫):“巫峡西江外,秦城北斗边。”
吴王:指吴王夫差。吴王阖闾之子。因伍子胥以死争之于阖闾,被立为太子。前496年,其父阖闾被越王勾践战败,伤重身死。夫差继位后,任用伍子胥等人,整顿军队,大败越王勾践,一度使吴国达到鼎盛时期。在位后期,任用奸臣,生活奢华无度,对外穷兵黩武,屡次北上与齐、晋两国争锋。后勾践趁虚伐吴,吴国大败,自此一蹶不振。前473年,越国再度兴兵伐吴,吴国被灭,夫差自刎。详见《史记-吴太伯世家》及《史记-越王句践世家》。
【诗意串述】此诗上联写眼前春景。残破的苑墙,荒芜的亭台,这些昔日的遗迹之旁,可见青青的杨柳,可闻嘹亮的菱歌,到处是生机勃勃的阳春。下联生发感慨。如今只有斜挂在西江上的月亮,曾经照耀过当年吴王宫里的人。(春殿荒台,春去春来。除了月亮之外,还有什么与“吴王宫里人”有关呢?古今贤愚,莫不如此。英雄美人,无一例外。游览姑苏台,感慨万端。)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股票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