荆楚网(湖北日报网)讯(记者齐一璇 通讯员王勇、高宇哲)7月3日,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军士学院锦安志愿服务队在指导老师李延嵩、袁宏斌的带领下奔赴革命老区红安,开展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,以青春脚步探寻大别山精神的厚重根基。
怀着崇敬的心情,服务队走进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纪念园,在巍峨的纪念碑前肃立默哀、鞠躬致敬,细读碑文铭记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,深切感受“万众一心、紧跟党走”的坚定信念。
在七里坪长胜街——这条承载着鄂豫皖苏区光辉历史的“红色第一街”,成员们踏访苏维埃政府旧址、红军工会等革命遗迹,同红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“根雕”爷爷亲切交流,以“老手艺人”的视角深刻感受更加真实的大别山精神。
成员高宇哲、李麟希与红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“根雕”大师叶伯奎先生交流。通讯员供图
锦安志愿服务队在斑驳的砖墙与古朴的屋檐下,触摸历史脉搏,体悟“朴诚勇毅、不胜不休”精神在峥嵘岁月中的生动实践。
在大别山红安路线社会实践活动总结会上,队员们争先分享起这趟红安之旅的收获。
队员邵骞同学感叹说:“归途整理素材,发现最动人的并非史料陈列,而是志愿者们驻足凝视时泛红的眼眶,是一同参观的孩子们指着老照片追问‘他们疼吗’的童声。这些瞬间让红色基因传承不再是教科书上的铅字,而成了可触可感的温度。原来镜头能留住的,从来不止光影,更是那些穿越时空的信仰与感动。”
李麟希同学发言:“踏上红安这片红色土地,每一寸都浸透着热血与赤诚。黄麻起义的枪声犹在耳畔,烈士墙前的名字闪闪发亮。纪念馆里,锈迹斑斑的步枪诉说着峥嵘岁月。叶爷爷的手中,雕的是根脉,刻的是传承。”
服务队行程安排组组长温洪昌讲:“一进纪念馆,那些泛黄的文件、生锈的枪支,每一件都在倾诉着过去的故事。站在烈士纪念碑前,每块砖、每片瓦都让人肃然起敬。”
指导老师李延嵩表示:“置身这片浸染着英雄热血的土地,每一位队员亲眼目睹、亲耳聆听、亲身感受,大别山精神不再是书本上的概念,而是变得无比鲜活、厚重。作为新时代青年,我们将把这份宝贵的红色基因融入血脉,化作勤奋学习、服务社会、矢志报国的强大动力和实际行动。”【责任编辑:黄培】
股票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