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2924期。本期我们将回顾国民党军中三位陆军一级上将的历史选择和命运。陆军一级上将这个军衔,在国民党军中极为罕见,几乎等同于极高的军官地位,仅次于蒋中正的特级上将。在解放战争的动荡岁月里,国民党军虽然经历了惨败,许多国军将领选择起义投诚,改投新中国的怀抱。究竟这三位曾经的国军顶尖人物选择走上了与旧政府对立的道路,他们的后续发展又如何呢?
第一位作出决定性选择的陆军一级上将,是程潜将军。程潜于1949年8月,在四野的大军进攻湖南时,携手陈明仁中将发动了著名的长沙起义。程潜是国民党军中的元老级人物,早在北伐时期便担任第6军军长,地位显赫。尽管程潜为国民党立下过赫赫战功,但他早年便深感国民政府腐化无能,尤其是蒋中正对其的打压,使得程潜多次失去军权。1949年四野南下,蒋中正重新启用了程潜来抗衡当时的桂系势力,但程潜已对蒋政府失去信心。在当时,中国共产党主席曾是程潜的部下,虽然程潜当时职位远高于主席,但两人早有渊源。程潜起义后,主席礼遇相待,程潜后来在新中国担任了副国级的全国人大副委员长,是这三位上将中官职最高的一位。
展开剩余70%第二位是唐生智上将。唐生智曾是北伐时期第8军的军长,他在湖南地区有着强大的军事影响力,甚至一度对蒋中正形成威胁。尽管唐生智曾在国民党内部经历过被打压的时期,但他仍然保留着相当的政治影响力。自从1937年抗战中的南京战役后,唐生智几乎完全隐退,不再参与军界事务。然而,随着解放战争的深入,唐生智重新出山,并在长沙起义中起到了关键作用。对于新中国的建立,唐生智做出了自己的贡献,他最终被任命为湖南省副省长,继续在新的政治格局中发挥余热。
第三位是著名的李宗仁上将。李宗仁的军衔虽然与程潜、唐生智相同,都是陆军一级上将,但他的地位无疑更为显赫。李宗仁不仅在解放战争后期曾出任国民政府副总统和代总统,甚至在一段时间内是名义上的最高元首。1949年,随着国军的败局逐渐明朗,李宗仁无法再通过政治和军事手段抵抗解放军的推进。经过深思熟虑后,他决定离开大陆,前往美国定居。直至1965年,李宗仁看到新中国在经济和政治上的快速发展,同时自己年事已高,决定返回祖国,安度晚年。他在回国后发表了支持新中国政府和共产党的公开声明,尽管当时他已年过七旬,但依然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了力量。然而,鉴于他曾是国民党高层人物,李宗仁的身份使得他回国后没有合适的政府职务,最后的三年半时间里,他在北京度过了相对闲适的生活,并未参与具体的政治管理工作。
有些朋友可能会问:为什么傅作义、龙云、卢汉、张治中、卫立煌、邓锡侯等知名国军将领没有被提及呢?原因很简单,他们虽然在战时有着显赫的地位,但他们的军衔并未达到陆军一级上将,最高只曾晋升为二级上将,因此他们的军事地位相较于程潜、唐生智和李宗仁而言,要低一些。
“史源历史专栏”由中国近现代史作家运营,专注于党史、军史、战史研究,旨在为大家呈现更全面、更深入的历史全貌。如果您喜欢本期内容,欢迎关注我们,以获取更多精彩的文史资讯。我们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和建议。
发布于:天津市股票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