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文读懂:高血压/高血脂人群秋季护血管攻略
随着季节的轮转,秋意渐浓,气温缓缓下降,昼夜的温差也愈发明显,预防脑卒中成为了我们健康生活的重要议题。以下是一些科学而细致的建议,帮助我们在秋冬季节更好地守护我们的脑血管健康:
控好基础病,稳住“风险源”
1.保暖御寒:秋季温差显著,寒冷可能引发血管收缩和血压波动,增加脑卒中的风险。建议及时增添衣物,特别是保护头部和四肢,避免受寒。老年人、高血压、糖尿病患者抵抗力弱,不可盲目“秋冻”,需根据气温及时增减衣物,尤其早晚温差大时,注意保暖防感冒(感冒可能诱发血压波动)。
展开剩余85%2. 监测健康指标:对于高血压、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患者,定期监测血压、血糖和血脂,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。为预防脑梗,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应该控制在150/90mmHg以下;冠心病患者血压应降至140/90mmHg以下;糖尿病或肾病患者,血压应控制在140/90mmHg以下;糖尿病伴缺血性心脏病,血压应降至130/80mmHg以下;老年人舒张压不要<70mmHg,否则可能有低灌注表现,如乏力、眩晕、嗜睡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;单纯颈动脉狭窄>70%,收缩压不要低于130mmHg,双侧颈动脉狭窄>70%,收缩压不要低于140mmHg,否则有增加脑缺血的风险;
空腹血糖控制4.4-7.0mmol/L,餐后血糖<10.0mmol/L;血脂方面,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(LDL-C)需控制在<2.6mmol/L,对于极高危人群,需控制在<1.8mmol/L 。戒烟限酒,减少不良习惯对脑血管的损害。
二、秋季饮食:护血管、防干燥、控体重
1. 低盐少脂:每日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内,少吃腌制食品、油炸食品及动物内脏、减少肥肉摄入,避免血液黏稠度升高。多吃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(如深海鱼、坚果、橄榄油),保护血管弹性。
2. 补充水分:秋季干燥,体内水分易流失,血液易浓缩,易形成血栓。建议每天喝1500-2000毫升温水(少量多次,避免一次性大量饮用增加心脏负担),晨起空腹喝一杯温水可稀释血液,降低血栓风险。少喝含糖饮料、浓茶、烈酒,酒精会刺激血管收缩,增加血压波动风险。
3. 多吃护血管食物:
- 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:全谷物(燕麦、玉米)、新鲜蔬菜(芹菜、菠菜)、水果(苹果、蓝莓),有助于调节血脂。
- 优质蛋白:鱼类(如三文鱼、鲫鱼,富含Omega-3脂肪酸)、豆制品、鸡蛋(每天1个为宜),保护血管内皮。
4. 润燥食材:秋季易口干、便秘,可适当吃银耳、百合、梨等滋阴润燥的食物,避免因便秘用力排便导致血压骤升。
5. 秋季易食欲增加,注意控制体重(BMI保持在18.5-24),避免肥胖(肥胖易引发高血脂、糖尿病)。
三、适度运动,促进血液循环
01
选择温和运动
散步、太极拳、八段锦、慢跑等,每次30分钟,每周3-5次,以身体微热、不疲劳为宜。以促进血液循环,改善微循环,增强心肺功能,建议每次30分钟左右,每周3-5次。避免剧烈运动(如快速跑步、举重),以防血压骤升诱发出血性卒中。
02
注意运动时间
秋季早晨气温低,血管易收缩,建议选择上午10点后或下午气温较稳定时运动,避免寒冷刺激血管收缩。避免晨起空腹运动。
03
运动后保暖
运动后出汗需及时擦干、更换衣物,避免吹风受凉导致血管收缩。
四、规律作息,避免“隐形风险”
1. 保证睡眠:每天睡7-8小时,避免熬夜(熬夜会导致血压波动、血液黏稠),睡前避免情绪激动或过度劳累。
2. 戒烟限酒: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,酒精会使血压升高、心率加快,脑梗患者需严格戒烟,尽量不饮酒。
3. 避免久坐:长时间久坐(如打麻将、看电视)会导致血液循环减慢,增加血栓风险,建议每小时起身活动5-10分钟,伸展肢体、走动一下。
4.定期健康检查:可到医院神经内科门诊进行脑卒中相关检查,如颈动脉彩超、血压、血脂、血糖、同型半胱氨酸等,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。
5.保持心态平和:维持积极乐观的心态,避免情绪波动和精神压力,以减少心理因素对脑血管的不利影响。
五、警惕“小信号”,及时就医
秋季脑梗高发,需牢记脑梗发作的“FAST原则”:
- F(Face面部):面部不对称,一侧嘴角歪斜;
- A(Arm肢体):单侧手臂无力或麻木,抬举困难;
- S(Speech言语):说话含糊不清,无法理解他人话语;
- T(Time时间):出现上述任何症状,立即拨打120,黄金救治时间为发病后4.5小时内。
秋冬季是脑卒中的高发季节,控制脑卒中的危险因素,对于预防疾病的发作和复发具有重要意义。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管理,我们可以共同守护脑血管的健康,享受一个温暖而健康的秋冬。
策 划:巴 特
编 审:郭晓玲
作 者:陈 颖
编 辑:宋雪纯
刊 期:第1264期
发布于:北京市股票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